安防之家讯: 根据民航总局于2008年修订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编号:MH/T7003-2008),规定了有关飞行区周界、通道、监控和报警系统等民用机场安保设施的建设标准,要求机场应设立周界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且系统应能对周界入侵行为作出判断,对目标进行分类,应能在机场飞行和安全照明的环境下工作,应满足全天候运行的要求。
实际上,我国机场周界电子防入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视频监控技术,但其作用只能起到事后追踪取证的目的,没有预警功能;第二代是防入侵技术,系统增加了报警功能,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振动光纤、辐射电缆、红外对射、张力围栏和高压脉冲等技术,是属于信号驱动型的报警技术,但由于每个机场的环境都不一样,可能出现的目标种类、数量和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技术仍然无法对目标进行分类,虚警误警率极高。
而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开始了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与国际同步的过程。传感器网络(后文中简称“传感网”)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讲求以感知为目的的物物互联,对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和干什么等综合信息进行感知,是以目标物体为驱动,也是目前国内机场新一代的周界电子防入侵技术。
传感器网络——“以感知为目的的物物互联”
传感网的精髓并不是在网络,也不是在传感器,而是在于多种手段的综合判断,是从物体到物体的感知判断,强调多个传感器与与自治网络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系统。简单来讲,传感网倡导的是物物互联,讲求的是协同感知和综合判断。
如果将传感器网络比喻为人的“头部”,“五官”则是传感器,“大脑”便是网络,举例来说,单靠人的一只眼睛也许只能看清楚杯子的形状,而两只眼睛协同便能精确杯子的大小以及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果再加入手的触摸则可以更进一步的感知其硬度和温度等。这个例子可以很形象地概括出传感网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即通过多个同传感器(眼睛)的协同和多种类传感器(加入手)的融合对物体进行全面的感知。
2008年6月,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上海微系统所召开,中国、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日本、挪威等30多个成员国及ISO、IEC、ITU-T、IEEE等的120余名官方代表和技术专家参加。在其后多次国际标准化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做总体报告,提出的“传感器网络标准化体系”、“传感器网络体系架构”、“传感器网络协同架构”等代表该领域顶层设计和方向的技术方案,获得成员国代表的高度认可,并纳入ISO/IEC标准化技术总体方案。同时,我国作为主要成员积极参加IEEE802.15.4e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的制定。传感器网络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少有的具有国际标准主导权的领域,与国外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同等水平,部分领先。
打造“三级三维”的立体机场周界
大型机场的周界一般都有几十公里长,需要布设上万个传感器节点,如何设计好端到端网络对这些节点进行合理控制是实现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的第一步,包括节点冗余设计、动态路由和分簇拓扑控制协议等。同时,为了达到对目标的综合感知,还需要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提供的多参数、多视角的测量信息,通过多级融合的策略,来综合判断目标的属性。
针对以上需求,采用传感网综合系统,利用其目标驱动型报警的特点,从而为机场打造出一套“三级三维”的立体防入侵系统。
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